不是所有腦袋異常的小童長大都會變罪犯,也不是所有罪犯腦袋都異常。
梅雨季節超大雨勢加上1早的地震已經夠不順,輔以令人極為不悦的新聞事件,飼主A特別製作有豐厚奶泡的小童奶茶,支開e童早早上床休息,才打開只有颱風來才會看的新聞台,了解事件始末。
事件影響的前幾天自然是不想搭藍線了,但世界的運作絕不該被渾蛋廢物左右,未來e童並不會放棄喜歡搭乘的北捷,就像正義的小童應該以自己的步調,向好的方向繼續做對的事情。閱讀名校指南擠破小童們的頭進入好學校是1回事,進入了不差的東海大學然後結果又是另1回事。e童去外婆家都喝東海牛奶和奶酪,這件事雖然不是校方的錯,但飼主A意氣用事本周不想和該校有任何瓜葛,購入了初鹿鮮奶和日本100%生乳製成的無糖優格。
渾蛋廢物的觀念不正確、情緒和慾望不受控、是非虛實不分、搞不清楚正當的休閒活動造成的喋血事件,以血淚提供社會和大眾重新檢視自身和環境的機會。佛家說心念1轉,而觀念是1種長期的累積,2歲小童也有主觀意識和影響他人的能力,不可妄自菲薄。舉例來說,e童2個月大就開始上學,偶爾會被同學咬,若e童反射性的咬回去,算是出於主觀意識;如果回家告狀,聽從雙飼主指示咬回去,便是受到家庭觀念影響。當全家都是以牙還牙的擁護者,接下來將面臨到你咬幾口、你咬多大口、他咬多大力的定義問題,將咬人和被咬家庭及學校3方的智力程度都拉低至比哈士奇還低的程度。
難道就任e童小肉爪蒙受被白啃之冤嗎?雙飼主沒有信仰J神,左臉挨了打不回手已經不錯,自然沒有右臉還湊過去的份。而何時該以德報怨,何時該採取法律途徑?相信隨著時間的累積e童自然會有e套見解,如同大家身邊有老是委屈吞淚忍耐的朋友,也有沒事什麼都要提告的親戚。害人之心不可有說的是動機,防人之心不可無則是自保方式,飼主A從3歲開始便開始自己搭公車,公車之狼是家常便飯,也曾遇過手持雨傘打全車乘客的傘魔,靠著生活經驗的累積磨練出警覺性,也慶幸當時並不是遇到嗜血公車殺人狂。隔天e童還是意興闌珊不想外出覓食,便外帶了「Fifteen」的pizza回家享用,這類comfort food有時也能發揮情緒調節的作用。
2歲小童牙齒癢想咬人、哭鬧要新玩具是1種慾望,在遊戲世界中可以咬人、不可以搶同學玩具放口袋是1種是非觀念,不給買就打飼主或趴地大哭是情緒控制問題,慾望控制與明辨是非的能力需要長期訓練和學習。建立好習慣不容易,改變壞習慣更是難上加難,2相權衡之下不如選前者。e童1直都不想吃葉菜類,利用小童熱愛清洗東西的機會,放任e童自己洗皇宮菜(有機轉型表示還不是真的有機)和百香果,花費了前置作業辛苦料理的晚餐,小童果然全部吃光光!
不需要做1番不正確的大事貽害社會,e童做好自己的小事先吧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